学院弘毅学术论坛第十八期于5月25日晚上在阶二教室举行。主讲人、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金中以“跨学科视阈下的中华传统诗词创作”为题,为我院师生带来一次知识的盛宴。学院教师严海燕、康长青、宋宁刚以及来自“咏而归”诗联社、汉语言文学专业15级、秘书学专业16级、广播电视新闻学15级的同学共约80多人参加了听讲。
当人类的列车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21世纪,当炊烟、牧童、大雁、非转基因农作物不断成为仅供缅怀的“乡愁”的时候,以古色古香为特色的传统诗词之火能否传递下去以及如何传递,便成为摆在中国文化人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。
在金中教授看来,国学≠国粹主义,作为现代人,我们应该持多元、开放、包容之态度。国学不只是竖排版书、汉服、四书五经、古琴、京剧。单就创作诗词而言,既然诗歌的本质是抒发感情、表达感动,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墨守成规,为此他曾提出“前卫诗词”的口号。金中教授认为,我们可以从多个领域汲取营养与灵感,包括外国的历史人物、事件、语言、文学、歌曲、绘画。讲座中,金中教授联系自己的诗词创作实践,一一列举了实例,以此说明此种创作路径一定意义上的可行性。此外,金中教授还介绍了他在诗词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、作法,特别是针对理工科同学的思维特点而提出的关于七律音数(音步)(2^6 = 64)、押韵(5÷8≈ 0.618)的数学表达方式等“独得之秘”。
金中教授的诗词创作,主题积极向上,青春气息饱满,时代特征鲜明。当他展示到“今天才是星期二,与你重逢路正长”等隐藏句子和“前世投胎白垩纪,英姿凛凛霸王龙”等取材于新潮电影的诗句等,同学们报以阵阵掌声。
在讲座的后半部分,金中教授回答了几位师生的提问,包括作者如何看待“前卫诗词”的读者接受性等尖锐问题,点评了“咏而归”诗联社同学的习作,并应讲座主持人、“咏而归”诗联社首席导师严海燕老师之邀,用娴熟的日语激情吟诵了王之涣《凉州词》等若干首唐诗。